首页 >> 最新资讯
小心了,民宿
发布者:马宜超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1-22 22:47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661

有掉过“坑”的消费者将住民宿比作“开盲盒”,认为现在的民宿市场发挥太不稳定,在亲身入住之前永远没法知道,等待自己的是“惊喜”还是“惊吓”。

文│马宜超编辑覃柳笛

2020年8月26日, 张家口市张北县“草原天路”旅游景区旁的茴菜梁村“莎莎家民宿”庭院(李贺/摄)

2021年元旦刚过,一条“#民宿价格虚高吗#”的话题登上热搜。

据《工人日报》报道:孙女士在为全家筹划元旦跨年游的住宿时,发现海南三亚很多民宿一晚的价格超过了万元,约为平时价格的3倍。

许多网友纷纷对此开启“吐槽模式”,抱怨自己的“被宰”经历;还有人表示,价格虚高可不是民宿唯一的“坑”,在他们预订和入住民宿时,曾遭遇过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,真的是一不留神就“翻车”,住合心意的民宿,要“碰运气”。

“踩雷”案例频频爆出,民宿市场亟待规范。2020年12月24日,北京市住建委、市公安局、市网信办、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印发《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》,首次明确北京短租住房按区域实行差异化管理,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禁止经营短租房。

有网友表示:都2021年了,很多民宿的“坑”其实已是老生常谈,红极一时的民宿,如何让消费者对它恢复信心?

“惊喜”还是“惊吓”

2020年底,全球民宿短租公寓预订平台爱彼迎与数据咨询公司凯度联合发布《2021年中国旅行洞察》,在对1000名国内旅行者的调研中发现:“国内游”将继续成为主题,“乡野拾趣”“冬鸟南飞”和“数字游民(远程办公)”成为关键词;并有66%的受访者表示,会在2021年春节假期选择“民宿、短租公寓、家庭旅店”。

民宿在后疫情时代将拥有更多的关注度已成趋势,其实在这之前,它就早已成为国内旅游者去往异乡旅行时的一种重要住宿方式。

不同于标准化运营的酒店、公寓,选择民宿的人们看中的是它“接地气”的特质:融入房屋主人个性的特色设计装修风格、如家一般的住宿环境和场景、颇有人情味的服务等等,都能让人在旅行途中,充分体验当地人的真实生活,将住宿本身也变为感受风土人情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可是好景不长,民宿市场上“踩雷”案例频频爆出,让人们对其心生疑虑。

某些民宿在节假日期间坐地起价,甚至高于不少星级酒店费用,原本“物美价廉”的优势不复存在。

有些民宿则存在“货不对板”“见光死”的情况,让充满情调的“向往中的生活”只定格在网站光鲜的宣传图片上,存在于消费者的想象中。

在消费者服务平台“黑猫投诉”上,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比如有一位网友投诉,称其入住的民宿“图片与实际严重不符”,“门框是坏的,窗帘拉不上,整体环境相当埋汰”;在他当即决定离开时,却发现预订房源的App上没有“申请退款”的选项。

有业内人士称,很多“网红”民宿,存在着“刷单”赚好评的可能,在短时间内就能凭借人工打造的数据,获得高流量和曝光度。面对这样被“水军”生捧起来的店铺,消费者无法轻易通过页面描述和评价,分辨其真实品质。

而即使是保证硬件设施与宣传一致的民宿,纵有再美的风景,如果缺少了贴心到位的服务,也会大大减分。

旅行自媒体博主大哈分享了一段个人经历:他曾入住火爆一时的某风景区著名民宿,“环境确实是非常好,设计得也很有特色”。但因为事先没有服务人员与他提前沟通到达时间及用餐问题,导致他到达后才发现民宿无法提供餐饮服务、附近也没有任何餐厅,只好忍着旅途疲惫,驱车很远去觅食。

许多民宿消费者在网络评价中也反映:酒店行业一些默认提供的服务,在民宿领域并未得到推广,这让习惯了标准化服务的住客有时会措手不及。

比服务更为基础的安全性问题,也是近些年消费者们的担忧。

2019年入住山东青岛某民宿的网友云飞,在房间内发现了针孔摄像头。最终涉事房东被行政拘留20天,该民宿也被警方取缔。此事一时间引发社会对于民宿隐私安全的质疑和讨论。

同时,由于一些民宿会设有可供做饭的厨房,带来了与用电、用气、食品安全相关的隐忧,相较于一般酒店,安全情况要更为复杂。

有掉过“坑”的消费者将住民宿比作“开盲盒”,认为现在的民宿市场发挥太不稳定,在亲身入住之前永远没法知道,等待自己的是“惊喜”还是“惊吓”。

2020年7月29日,旅客从“苏州文旅姑苏小院·端善堂”门牌旁经过(李博/摄)

乱象源于“跟着感觉走”

民宿行业庞大的市场需求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经营。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,2016年至2019年,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、房源数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;2019年,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达40万人,房源数量达134万个。

蜂拥而上的背后,总有一些急功近利的经营者,企图在民宿的红利期抓紧变现,却将消费者的感受置之身后。

另一方面,民宿经营本身是一门学问,远不是“出租一间房、坐等收钱”那么简单;有一些怀揣民宿梦的创业者,不知深浅地跟风入场,往往只赚得差评、自己也很难盈利。

视频博主半佛仙人的一条名为“开民宿赚大钱是彻头彻尾的骗局”的视频,在B站获得了172.4万次点击。视频中指出:相较于标准化的酒店运营,民宿低效率个性化的非标模式运营难度很大,房主仅凭借“风花雪月的梦想”,很难驾驭如此系统化的工程;各种消防、公安联网的要求,也是不小的门槛,部分缺乏专业运营背景、也不懂得自我学习的民宿经营者,却只是“跟着感觉走”。

此外,一些所谓的“假民宿”也加入了民宿大军——众所周知,最初的民宿是由房主自行经营,而近些年,不乏资本投资入驻民宿行业,实行酒店化的标准管理,消费者表面上预订的是“民宿”,实际打交道的可能并不是房主,而是公司化运作下的工作人员。

有人认为,这部分“假民宿”,可能是在旺季扰乱价格、并让民宿逐渐失去人情味儿的罪魁之一:占领黄金地段旺铺,通过批量房源影响市场价格;千篇一律的“网红风”装修,让民宿失去了地区特色。

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7月3日发布旅游行业标准文件《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》,其中对于“旅游民宿(Homestay inn)”作出了明确定义:“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,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,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2,主人参与接待,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、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。”

严格意义上说,某些让人“踩坑”的民宿,可能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民宿;真假选手同场竞技,让原本鱼龙混杂的民宿市场变得愈加难以预测。

而部分OTA(Online Travel Agency,即“在线旅行社”)平台,作为连接消费者与民宿的桥梁,在出现消费纠纷时,也并未起到应有的中间人作用。

在“黑猫投诉”上,对于某知名短租平台的投诉量达500余条。在最近的一条投诉中,消费者反映因房东违反平台规定私下收取押金,导致未入住,联系平台后也没有及时退款;而时隔两月后,平台竟以“房东已和平台解除合作”为由不予退款,只愿意给予50元平台优惠券补偿。

于是,无处说理的消费者在OTA和民宿“踢皮球”般的推卸责任中,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。

近年来,全国爆出多起旅客在酒店、民宿住宿时发现针孔摄像头的案件。偷拍事件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精神伤害、引发公众担忧,造成公众心理恐慌。(下图为网友评论,图片源自网络)

政府出马监管

虽然仍存在看似防不胜防的“坑”,民宿依旧是许多旅游者的心头好。

笔者曾在2021年元旦期间入住位于北京密云县的一家由当地农民经营的民宿。房主大姐将房间收拾得温馨整洁,电热毯、暖风机等家居设备一应俱全;主人热情细致地帮忙安排入住后的娱乐、饮食等生活细节,临走时还赠予自家种的南瓜作为伴手礼。

钟情于民宿的人,看重的都是它的“温度”。那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感交流,是一般标准化酒店所不能提供的。

民宿相对灵活的运营方式,也便于满足一些个性化的需求。养宠物的大哈在选择民宿时,就会首先筛选出那些允许带宠物入住的店家;一些带宝宝旅行的父母,也会优先考虑那些厨房功能齐全的民宿。

既然让人难以割舍,许多旅行者便选择了“自我修炼”。旅游达人芃芃主张“多看多旅行”,积累更多的旅行体验,让自己变得更“挑剔”、眼光更敏锐;为防止被部分社交媒体混淆视听,他也会结合国外预订网站的评价,进行综合分析。

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民宿“避坑指南”“排雷技巧”,一些不良商家也因此登上了网络“黑名单”、无处隐身,一定程度上对民宿行业起到了舆论监督的效果。

而从根本上加强管理、规范市场,是各地政府正在发力的方向。

2020年12月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广西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》,将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文化和旅游、公安、住房和城乡建设、消防、生态环境等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在旅游民宿的日常监管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品牌培育、合法经营、业务培训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职责进行明确。并提出:鼓励农户、村集体和具有专业化经营能力的组织等,采用自主经营、租赁、联营等方式,参与旅游民宿经营与管理。

对于广大乡村地区来说,民宿的发展热点如果能被有效利用,将作为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的有效方式;规范民宿市场,能够帮助实现消费者、经营者、地方经济多赢的局面。

据统计,近年来安徽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已占全省总量的51.8%,旅游总收入超过全省的42%。其中,民宿已成为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。黄山市专门设立年度民宿发展资金50万元,计划制定徽州民宿标准、政策、规划等,用政策措施有力保障民宿健康有序发展。

从长远来看,只有那些真正优质、有特色,同时合乎市场规范的民宿,才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生存下来,不负消费者的“民宿情怀”。


  • 最新资讯
  • 招聘义工
  • 二手专栏
  • 民宿转让
  • 民宿招商